多元國際化 增添校園新風貌

活動起訖時間:2014/12/12~2014/12/12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馬麗昕、蘇柏銓、廖建宏報導】

每年新學期開學,青春洋溢的校園充滿著異國風。有一群人,他們說著和我們不同的語言,膚色和髮色也和我們不盡相同,他們是來自各國的交換生以及新生。本校國際與兩岸學術交流事務處(以下簡稱國際處)秉持開創多元化校園的精神,每年接待新的境外交換生和外國新生,同時也處理本校同學交換到國外的業務,不僅促進國際交流,也建立同學們的國際觀。

境外生的第一個朋友-國際志工
台灣-對他們來說,有的人熟悉,有的人陌生。有些是慕名而來,喜歡台灣文化、美食、風景等…… ﹔有些是想體驗各種不同的文化或是學習中文,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是離開自己的故鄉,遠渡重洋到台灣學習和生活。一人在外,難免感到孤單,國際處透過召募及組織國際志工團,從接機開始,由國際志工接待這一群外國同學,並藉由定期舉辦各種活動、參訪,增進各國同學對東吳及台灣的了解,更讓他們感受國際處就是他們在台灣的第二個家。

去年甫進入東吳就讀的國際處志工施天宇同學表示,「自己是陸生,所以,特別想幫忙接待其他的陸生,當然也會協助僑生和其他外籍生的接待」而說到參加國際志工的好處時,天宇同學開玩笑的說:「有免費的午餐可以吃喔!」然而真正的收穫是可以交到很多來自不同國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籍朋友,拓展國際視野。「每年的境外生愈來愈多,如果不擔任志工,就不會有認識他們的機會。像去年有位來自新疆的同學,他說他們不吃豬肉,當下就覺得明明是同一國的,竟有這麼大的不同,也讓我更加認識自己的國家。」從天宇同學的談話裡,可以深刻感受除了老師和行政同仁之外,志工們給予境外生們幫助和溫暖,不僅增長自己的國際視野,更豐富了東吳校園的多元化。

不同文化激盪不同色彩
今年到東吳研習的境外生,有來自丹麥、德國、荷蘭、法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蒙古、香港、澳門以及來自大陸的陸生。國際處舉辦各類活動及參訪行程等,讓他們藉由互相交流而更加認識台灣。像是11月30日剛落幕的「與校長有約-水岸鐵騎樂秋遊」的活動,同學都開心的表示,從大直騎到淡水,一路上風光明媚,生態環境多元,盡收眼底。

當天我們特別訪問來自蒙古國及江蘇的同學。來自蘇州的顏同學,目前是財精系的交換生,她表示會到東吳來交換,是因為國際處今年三月到蘇大進行宣講,她聽了介紹之後特別感興趣;她也提到「台灣人十分友善」,有一次在捷運借用廁所時,捷運站的工作人員竟特地為她開閘門,這在大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最後問到有什麼地方是她特別想要去的,鄭同學說她最想體驗台北101跨年活動,由於中國跨年場次太過龐大而且大多需要購票,而且根本搶不到;相對台北101跨年是世界矚目具有指標性的跨年活動,她當然不能錯過。

何圖巴同學今年是剛入學的法律系一年級新生,來自蒙古國,由於官方語言是蒙古語,所以,他在去年已先到台灣學習中文一年。談話顯得靦腆害羞的何圖巴同學談到來台灣一年的感想,竟笑得合不攏嘴的大力誇讚台灣。「台灣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很好,讓人想待下去」而他也力推蒙古的人文風光,邀請我們去蒙古找他,「去年我帶了一個日本同學去蒙古玩了七天」從圖巴同學的口中,讓我們很驕傲的了解到原來台灣這麼受到外國人的肯定呢!

另外一位在江蘇就讀的馬同學,祖籍是山東,因為自身是回族的關係,在台灣的飲食方面有些不便,「媽媽常常打電話來問我,吃的怎麼樣,我就說,自己學著做一些簡單的菜或是吃素食,所以,瘦了好幾公斤」。儘管飲食不是很方便,但是馬同學的臉上總是充滿著笑容,因為他非常喜愛台灣「我特愛台灣,從小就仰慕阿里山,我喜歡張懸,還有一些電視劇,康熙來了我更是每一集都收看呢」才來台灣不到半年,馬同學已經去過阿里山、日月潭、花蓮、墾丁等……「我覺得阿里山的風景雖然不錯,但跟我們小時候想像的有點落差,我想台灣一定還有更多比阿里山風景更美的地方。」從馬同學對台灣的侃侃而談當中,我們看到境外生雖然來自不同國家或地方,但每個人都圓了自己對台灣的憧憬和夢想。

勇敢伸出友誼的手
對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而言,離鄉背景固然傷感,但能藉此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風俗何曾不是珍貴的學習機會。同樣的,對台灣本地的同學來說,透過認識不同國家的同學,吸收不同的想法,增長見聞也是一種自我成長。「多元國際化,校園新風貎」,期待每位東吳人在校園遇到境外同學時,都能勇敢伸出友誼的手,讓他們感受到來自東吳和台灣的溫暖。

【文/中文三馬麗昕、中文二蘇柏銓 圖/法律五廖建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