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相聲武俠的饗宴 說唱藝術大師-馮翊綱講座

活動起訖時間:2015/1/20~2015/2/20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馬麗昕、陳湘瑾報導】
何謂相聲?是一門流傳已久的中國曲藝表演藝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亦有單口相聲、雙口相聲等給類型,至今更深深受兩岸三地的華人所喜愛,然而我們何其幸運是身在有相聲搭檔的時代。中文系系學生會致力於舉辦各類型活動,而今年的第一場講座,便是邀請深受同學喜愛的「相聲瓦舍」創辦人馮翊綱老師,蒞臨東吳大學普仁堂,並與同學進行一場深度但幽默的對談。

失敗者的下一代?
「演戲的、寫字的、教書的」在演講一開始,馮老師就以此介紹自己。人一生要扮演許多角色,是演員,是老師等…然而,儘管我們身兼多角,但卻時常在茫茫人海中迷失真正的自己,甚至忘了自己是誰。龍應台曾在其著作《大江大海1949》以「失敗者的下一代」形容國共內戰後遷台的下一代。馮老師即是國民黨遷台後的下一代,從小生長在高雄眷村,許多演出過的舞台劇如「寶島一村」,以及一手創建的「相聲瓦舍」都是以眷村為其背景和主要議題。然而,所謂的失敗者的定義是建立於何種歷史角度上的解讀?馮老師提到,因為一場戰爭,讓一個人因為空間、環境的錯置下,出生於一小島。這個錯置,是因為有層層因緣堆積成的結果。故馮老師鼓勵在場的同學,當我們不斷的對世界提出疑問時,應該先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尋找自己是誰,對自己生長的土地多一分了解,然而腳站穩了,才能放眼全世界。

生死相隨的默契搭檔
馮老師談到他的夥伴宋少卿和黃士偉老師,做了讓同學好奇的評價,馮老師開玩笑的說,他非常想擺脫宋少卿,卻又不能沒有他。表現出這對搭檔非常深厚的一段感情,「要不然就不要走這一條路,要不就要有個生死相隨的夥伴」,他說道,一個人一生當中到底能遇到多少有內容的搭檔,他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必須擁有說不完的故事,而宋少卿宋老師便擁有了這樣的特質。

用幽默笑看人生百態
提到如何找尋靈感與存在幽默,馮老師很簡單的問聽眾幾個問題,什麼是生活?生活的衝擊又是什麼?生活本身要搭配著無意義的閱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是老調重彈,卻是他生活至今理解的最深的一句話,藉著讀更多的書,過有目的有內容的生活,幽默感與靈感自然會伴隨著生活而生。對馮老師來說,清楚而明白的活著,就是幽默。

而對於他一手拉拔長大的「相聲瓦舍」,老師的語氣自然是充滿了自豪:「相聲瓦舍是我的孩子,是我生的」。他拒絕讓自己的劇團成為錄影帶工廠,做為一個活生生的劇團,說時事哏、抖最新的包袱,都是相聲瓦舍很鮮明的特徵,也務會用這些貼近的話題打中觀眾的心,同時也做適度的控管。而高度的使用言論和情節技巧來創造語言上的藝術,則是馮老師十分拿手的創作手法,他也在現場即興表演了一小段,好讓聽眾身歷其境於那樣的氛圍中。

相聲,是馮老師一聲的志業,當年他讀國立藝術學院,便立志要當個學以致用的人、當個永遠站在舞台上的人。如今他成功了,作為探索無人道路的那名先行者,他使我們很幸運地活在有相聲搭檔的時代,陪我們走過童年、現在與未來。串聯了每一個台下的觀眾,繼續延續著台上欲傳達的那股熱情。

【文/中三C馬麗昕、會一B陳湘瑾 圖/中文系系學生會提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