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企管財經講堂】全球供應鏈大洗牌 台灣要成為智慧供應鏈中心 陳冲院長:在逆全球化下,台灣更要走向全球化!

活動起訖時間:2021/3/3~2021/3/3

【企業管理學系訊】

本校企業管理學系於2021年3月3日(星期三)上午舉辦「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五季第二場次,主題是「美中爭強新戰場!全球供應鏈重組是台灣產業重生的明燈?」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冲做出三點結論。第一,台灣產業供應鏈要由精實供應鏈走向敏捷供應鏈。不在只強調效率成本,而要重視穩定、安全、多元與彈性。第二,台灣要積極扮演「智慧供應鏈中心」的角色,善用台灣產業資源以有效進行跨地域、跨產業連結。第三,台灣產業要更注意國際變化,應該要更走向全球化。陳冲講座教授提醒,美國拜登總統愈趨重視世界貿易組織(WTO)與基於數據分析的政策引導,這是台灣在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指引。

企管系賈凱傑教授指出,過去供應鏈重組都是由廠商主動規劃,但近年在中美貿易大戰下,各國都有自己的盤算。美國是「去中供應鏈」;日本是彈性供應鏈,有包括中國大陸與不排除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建構;其他國家則是降低風險的供應鏈。至於台灣產業則開始有「一個世界,兩套系統」的供應鏈策略或兩條獨立供應鏈;甚至有「區塊」鏈的策略回應。賈凱傑教授建議,對政府而言,台灣不要只看到「5+2」產業,也要為「傳統」產業打造能適應未來發展的供應鏈;對廠商而言,則應考慮供應鏈的穩定性、安全性、多元性和彈性。

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則表示,展望未來,友嘉將朝智慧工具、綠能、國防、5G等領域發展。但提到中美貿易大戰的影響,他則提醒中國大陸開始發展高端製造的關鍵零組件,加上原已在5G與AI的發展,預計在5年以後會開始出現成效,這對台灣來說是「短多長空」。但他也提醒台灣廠商不用害怕,因過去我們已累積製造、生產、能源與組織運作的能力,這是台灣的優勢,不容易改變。「我們應該要爭取站在同等地位,爭取市場機會。」他認為區域經貿組織如RCEP對台灣不是阻力,因多年來有不少產業關稅原已逐步降低,而其他項目的關稅調整則還有10年左右的時間因應。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則提醒,美國拜登政府正在就半導體產業、高容量電動車電池、藥物、與稀土等四大關鍵產品供應鏈展開調查,預計5月24日左右會有初步結果。李淳直言,未來「美國製造」或「進口替代」將會是重要趨勢,只是要重新建構美國製造業需要較長時間的教育經營,且需要有夥伴,這並不容易。他也提醒台灣產業,過去30年,台灣是全球經濟外包的受益者,但未來在貿易與投資都會開始回流美國與歐盟的趨勢下,台灣的經濟成長動能需特別注意。最後李淳談到區域整合問題,他直言過去區域經濟整合建築在比較利益的基礎上,現在則要在比較利益上,還要加上安全、互信與價值觀。台灣產業要證明自己是值得依賴的夥伴,是很重要的議題。同時他提醒在校同學要更學好英文,因未來台灣會真正走向全球化。

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黃齊元則提醒,在美國與歐洲等國意識到半導體晶片過度依賴台灣而開始「去台灣化」之際,台灣必須重新鍛鏈(Re! Chain)。他並提出「全球智慧供應鏈中心」的全新定位,鼓勵台灣企業要走出去,例如科技業要走向美國;傳統產業要走向東南亞、印度等。只有這樣,台灣產業才能因應「去全球化」潮流,也才能善用外部市場規模放大台灣產業的技術與服務優勢。黃齊元並認為「中心」與「平台」是台灣產業必走的路,除全球智慧供應鏈中心外,更要加入或建構開放式平台,如電動車平台等。由此,未來需要的是全球經營管理的軟實力。

企業管理學系主任王昱凱表示,東吳企管財經講堂今年邁入第五季,在建構產官學對話平台上日漸成效,本季講堂特別感謝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第三場次將探討「企業形象微整形!ESG環境社會治理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升級版還是升天版?」預計將在2021年5月舉辦,屆時歡迎各界踴躍報名。

【文圖/企業管理學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