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心藝術現場見習之旅─木柵貓空茶山淺嘗

活動起訖時間:2015/5/2~2015/5/2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廖健宏報導】

以沸騰的熱水注入暗沉的紫砂壺,瞬間飄出白毫烏龍的清香,在鼻腔中打轉變化萬千。吹著微風、品著茶香、聽著蟬聲,似乎是人間一大樂事。這次享受人間的活動便是由美育中心於104年5月2日特別舉辦的藝文知性之旅─「木柵貓空茶山淺嘗」。

出了纜車站來到貓空,街上似乎並沒有像侯硐一樣處處都是野貓。沒有貓的「貓空」,似乎是恰如其名。但這個地名究竟是怎麼來的呢?臺灣地區由於自然環境特殊,多數河流的河床上都可見到壺穴的形成,由於當初當地人都稱壺穴地形為「ㄋㄧㄠ ㄎㄤ」,也近似於「貓空」的台語發音。在日據時期,當日本人在測量土地、編輯地目、地號時,便以大家慣稱的「ㄋㄧㄠ ㄎㄤ」命名,也就是現在的「貓空」地名由來。

來到三墩石茶壺博物館,一進門便傳來陣陣茶香。博物館館長張坤鴻為茶農之後,20年來致力於茶葉製作,三墩石由原本茶坊轉型成立茶壺博物館,盼能藉此提升國人茶壺鑑賞能力。館內除了保有原本茶葉製作外,更是致力於推廣茶產業文化,收藏了許多紫砂壺,展現中國人獨有的紫砂茶壺藝術。本館收藏約兩百多把壺,據說館長曾經拿整季冬茶只為換一茶壺,大概也只有真正愛壺、癡壺的人才辦的到。

紫砂壺是中國一種傳統茶壺,相傳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間。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紫砂礦土,由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基本泥構成,統稱紫砂泥。因產自江蘇宜興,又稱宜興紫砂。好茶者認為,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紫砂壺因其特殊的雙氣孔結構,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壺使用越久,泡出來的茶越香越醇。因紫砂壺吸色吸味的特點,有「一壺不侍二茶」之說。上等茶壺售價可動軏數百萬元。在三墩石茶壺博物館甚至收藏著一個價值八百萬元的紫砂壺呢!

參訪完博物館後,了解當地種植茶樹的自然環境與社區發展也是重要的一件事。木柵觀光茶園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彩鳳介紹影響貓空當地居民生活最深的一條道路─樟樹步道。樟樹步道在靠近博物館的路段有著數十棵巨大的樟樹,因而得名。在日據時期此步道的舊名為保甲路,當時為當地唯一一條聯外道路,周圍為排水良好的小山坡,於是居民便在步道週圍種植茶樹。

談到貓空,除了纜車與茶餐廳以外,還留給觀光客什麼印象?似乎是沒有了。於是在李彩鳳老師的號召下,當地居民與臺北市政府合作,將存有歷史記憶的保甲路整建為平緩無階梯的樟樹步道,以期帶給大眾新的貓空印象。

此步道坡度平緩走起來不費力,全程1.2公里,非常適合親子同遊。沿線設置土角厝、豬舍、牛車、炭窯等農村意象景觀,重整廢耕農地為生態水池及四季景觀花海,每年2~3月魯冰花季,還可見到滿遍茶園種植魯冰花作為綠肥的獨特風光。

經過了這次的活動,除了對中華民族的飲茶文化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以外,對於貓空這片台北市的室外桃源也有更多的了解,對於貓空的印象除了人潮、纜車、茶餐廳以外,更有著那片綠意盎然的樟樹林。

【文圖/法律五廖健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