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三季重量級開講!《5+2可以大於100!既有產業供應鏈的創新佈局》 專家建言:由整合風險與重要性選擇發展產業,否則「不如不選!」

活動起訖時間:2017/11/1~2017/11/1

【企管系訊】

本校企業管理學系於2017年11月1日(週三)舉辦第三季「東吳企管財經講堂」,第一場次主題是《5+2可以大於100!既有產業供應鏈的創新佈局》,由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陳冲擔任主持人,邀請南僑集團陳飛龍會長、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會策顧問杜紫軍、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執行長林天送、本校企業管理學系教授賈凱傑,共同探討政府在推動經濟轉型與產業成長的機會與挑戰。

陳冲講座教授總結四點重要結論。第一,政府政策形成應有目標、策略,才談執行項目。而目標與策略形成如杜紫軍會策顧問與林建山社長等多位專家所建議,應由技術發展成熟度與相對競爭力的「整合風險」與市場規模與社會價值「重要性」作為評斷標準。第二,政府在產業發展較為成熟後,應創造系統性環境,提供功能性獎勵如創新、環保等獎勵,而非產業項目的選定。第三,除了「5+2」之外,還有其他傳統產業或是石化業,也是台灣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之重要參與者。此外,陳冲講座教授提醒,政策選定發展產業確實會發生排擠效應,政府本身有政策選擇權,但不應該鼓勵或政策指導銀行、保險等投入前瞻產業,「這讓銀行保險無法自己決定資產投資品質。」第四,我們應持續融入國際經貿體系,而非背道而馳。

尤其對於台灣石化業發展,陳冲講座教授及與會專家也強調「質的提升」將「石化高值化」,提高其附加價值。尤其石化產業會帶動塑膠、紡織等產業發展,新興的手機、非侵入式醫療設備等也都需要高質化的石化產業推動。而傳統的電機、電子,與材料化學、石化產業等,都屬於「航空母艦型」的產業,政府必須正視。

企管系賈凱傑教授說明,新政府在2016年提出「五大創新產業」推動方案,包括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技醫療、國防,後來又加上新農業與循環經濟;之後又加入數位經濟與文創產業,甚至有半導體設計,成為「5+2+2+1」。但每一產業定位在供應鏈上處於上中下游什麼樣的位子卻是不清楚的。此外,當前產業的關鍵是生態系統(ecosystem)如何建構,政府也應有規劃。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該重視已有相當科技基礎的既有「傳統產業」,應該由國家發展觀點,對既有產業供應鏈展開主導性佈局、調整與規劃。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會策顧問杜紫軍則直言,「5+2創新產業」計畫其實是不完整的產業政策,僅為「執行計畫層級」,欠缺上位的目標或願景及策略,這讓企業難以了解政府政策。杜紫軍說明,過去經濟發展初期,企業規模及能力有限,政府多提出產業發展項目,搭配配套政策,如早期獎投條例。產業成長後,就有自行決策發展方向,政府應改採全面功能性獎勵為原則,如獎勵創新研發,以政策引導少數必須政府投入的產業為例外。

即使選擇少數產業,也必須考慮整合風險,例如技術成熟度與相對競爭力;以及重要性,例如市場規模與社會價值。「如果以非專業判斷決定政府資源投入的產業項目就容易發生錯誤。」杜紫軍說明,按照這樣的政府選擇邏輯,對台灣經濟發展重要性高如產值大的電子、石化;附加價值高,如整廠整案系統輸出;或社會發展重要性高如中小企業或考量區域均衡的傳統產業,就是必要。相對的,國防產業、循環經濟、亞洲矽谷等則不適合列入應選擇產業發展項目。杜紫軍直言,因政府重要產業項目將引導各界研發、輔導、人才培訓及投資預算等之配置,「與其選錯,不如不選。」

南僑集團陳飛龍會長則以南僑企業發展為例,說明南僑的企業前瞻思維。萌芽期的南僑(1952~1970)以日用品為主,建立商品優勢;成長突破期(1971~1989)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且市場逐漸開放,南僑將關鍵原料「油脂」延伸到休閒食品市場開發;在創發蛻變期(1990~2005)南僑進軍泰國,並善用泰國當地政府政策對接全球市場。食安期(2006~2016)重視食品安全;2017~2027的未來發展期,南僑則關注農業生物科技與數位醫療、機器人時代、人力資源升級轉型等大趨勢,正式在2017年8月設立南僑投資控股公司,並朝貿易型組織發展,由南進計畫擴大到全球貿易,並建構不同飲食文化,營造人性化溫暖餐廳場所等。

陳飛龍會長並以泰國政府在以農立國的產業政策規劃上,由過去農產品輸出的「原始」型態轉型為「加工出口」,並逐步朝品質提昇與系統化整合邁進,近期則投入種子研究與食品研究。在三年前,泰國芒果輸出新加坡的價格已超過菲律賓,成為高品質水果的代表性個案。

環球經濟社林建山社長則直言,「5+2創新產業政策」仍停留在「點」的思維,沒有從經濟走廊、系統整合、與所謂價值網絡(value net)的策略佈局進行思考。林建山直言,過去談供應鏈仍是同質性產業間的合作與整合,但企業需要的是跨領域的異業整合。他更直言,台灣的產業政策越來越「喜新厭舊」!在1985年以後的產業發展「只求優浮創新,不求深根發展」,也因此創新了許多「漂萍」產業,這是需要警惕之處。

林建山社長建議台灣產業價值鏈的市場競爭有以下要件:一是在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至少有一項,再加上系統性一條龍的產業價值網。二是產業競爭財團化的必要性,以「打群架」的概念進行國際化競爭。三是必須網絡化,包括物聯網或是資訊科技服務網絡等。四是產業必須「服務業化」必須直接貼近終端消費者需求,將製造業服務化。五是必須智慧化與特色化。

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執行長林天送則以物流運送業的發展說明該產業在經營本土化、通路全球化、與產品多元化的策略佈局。尤其面對新興跨境電商如阿里巴巴與亞馬遜等新競爭者的出現,中菲行也做出不一樣的策略思維。例如中菲行不直接成立跨境電商,但卻成為美國等知名電商背後的流程管理體系,包括運送、倉儲、經銷等物流服務;以及即時正確的網絡追蹤確認服務。此外,林天送強調,政府的執行力很重要,對於新興重要產業,應扮演領導角色。

本校企管系主任劉美纓則表示,第三季主軸聚焦為「大格局、新視野、真前瞻」,主題包括產業升級轉型迷思、亞洲金融危機與全球金融海嘯的省思、總體人力資源弱化、從智慧運輸到產業供應鏈的因應、以及臺灣總體經貿發展策略方向等。歡迎各界嘉賓繼續共襄盛舉,營造產學研多方對話平台。

【文/企管系 圖/企管系、秘書室】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