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思歷程—簡介符號學

活動起訖時間:2021/11/12~2021/11/23

東吳大學 英文系主辦-
翻譯系列講座
講者:張漢良教授
主題:我的學思歷程—簡介符號學
時間:Nov. 23, 2021 15:00~18:00 (台灣時間)
形式:實體參與(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第一教學研究大樓R0802口譯教室)+線上視訊會議同步進行(報名後另寄連結)
報名網址:t.ly/VIxd
全系列講座時程表:http://english.scu.edu.tw/?p=3667
————-
【講座內容】
第四場講座將由台灣知名文學理論與符號學專家張漢良教授主講。張教授曾擔任台大外文系系主任及特聘教授,並先後於英國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希臘雅典大學、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捷克查爾斯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及復旦大學等校擔任訪問學者及客座教授,是享譽海內外的知名符號學學者。張教授學術功底極深,相當嫻熟西方古典、中世紀、西方文論及中國古典文獻,研究論述必溯本探源,掌握西方各理論之歷史脈絡與發展,亦對西方文學及哲學理論有極為深入的研究與洞見,能善用於重新建構及解讀古代文本,也為符號學與翻譯學的理論建構做出重要貢獻。本次講座將與來賓朋友們談談自己的學思經歷,以及符號學與翻譯的關係,將帶領聽眾一同探索語言、符號、及詮釋的精彩世界。
【講者簡歷】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學士(1968)、碩士(英國文學1971)、博士(比較文學1978)。曾任臺灣大灣副教授、教授、特聘教授。2008年退休,獲聘為臺灣大學外文系名譽教授(2008起)。研究領域為文學理論及符號學。除於臺灣大學任教外,曾任美國馬凱特大學外文系客座副教授(1985-86),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羅曼語系客座教授(2000-03,三年短期,與Eugene Vance交換教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語言學系榮譽研究員(1990-91),捷克查理斯大學東方研究所客座教授(1996),希臘雅典大學哲學院榮譽研究員及客座教授(1999-2000),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客座教授(2008-2010)中國復旦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特聘講座教授(2010-2016)。曾擔任國際比較文學學會(ICLA)文學理論委員會委員(1985-1993),布拉格語言學會(Prague Linguistic Circle)榮譽會員(1996起),倫敦林奈學會會士(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2005起),國際論爭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Controversy)、國際生物符號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iosemiotics)等學術研究群成員。主要論著有《現代詩論衡》(1977),《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1986),《文學的迷思》(1990),Concepts of Literary Theory East and West (編著,1990),《方法:文學的路》(編著,2000),Traditions of Controversy (編著,2007),《文學的邊界——語言符號的考察》(2011),Sign and Discourse: Dimensions of Comparative Poetics(2013)、《符號與記憶》(編著,2015)、《符號與修辭:古典詩學文獻的現代詮釋學意義》(2018),及中、外文論文200餘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