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2016張佛泉人權講座─「人權與文學」開始報名!

活動起訖時間:2016/12/5~2016/12/23

2015年,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在東吳大學舉行了5場「人權與社會正義」系列講座,分別從轉型正義、環境、公共衛生、司法與性別等主題,探討社會正義的意義以及社會不正義對生活的影響。
而2016年的講座,也即將在兩個禮拜後登場,來參加這次的活動,提問或者打卡宣傳,將有精美小禮物,送禮自用兩相宜;此外,本活動還可以任選一場做為美育活動畢業認證標準!

◎活動簡介:
權力對自由的侵害,包括對美學的侵害,對藝術表現的侵害。而人權對極權的鬥爭,其形上的意義,是為了拒絕「極權主義的醜陋」。當我們循著美學的路徑,思考解放與解放的政治,迎面而來的,將是如何遼闊,崎嶇,而美麗的視野?

六位作家,11場講座。張佛泉人權中心將於11至12月間,端出「人權與文學」系列,以詩,以小說,以紀實文學,豐富對政治的思索與想像:

賴香吟邀請我們一同追問,人道等同於人權嗎?人道與人權的距離從何而來?由時代與知識的變遷,為(台灣)文學史提供另一種讀法。

朱宥勳將深入陳千武、施明正、舞鶴的作品,探問書寫中語言與風格之「歪斜」,與政治創傷的關係。由毀壞的傷口,追認加害者的刀斧。

湯舒雯從「親歷白色恐怖的小說家」作品出發,試問--如果歷史再次發生,你會是反抗者或沈默者?你會為求自保而背叛親友,還是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對方?

胡淑雯則說,恐懼是不懂道歉的,將視角集中於「法西斯主義底下的政治死亡」,包括自殺,從東歐與俄羅斯反觀台灣。

房慧真將通過「納粹集中營倖存者」的書寫,Primo Levi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Kertesz Imre之作品,探究歷劫歸來之後,言說如何可能?文學如何可能?

童偉格將深入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並解析該作品對尼采「超人」假說的質難。另通過南非小說家柯慈的創作,辯證「後殖民」與「西方人文命題」的矛盾與共生。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