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心】藝文小旅行105年6月4日(六)下午2時真水無香-古琴、茶道與香道體驗

活動起訖時間:2016/6/4~2016/6/4

集合地點|台北琴道館(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齊東街53巷11號)
集合時間|105年6月4日(六)下午2時整
一、茶道文化
早在公元前三世紀之前,茶就已經非常盛行了,從唐代煎茶、宋代點茶、明清泡茶到當代飲茶,隨著時代的轉變,人們在品飲茶湯時逐漸追求審美情趣,如結合插花、講求器物及擺設等,在操作中追求意境和韻味,如沏茶者的風度、姿態以及精神思想等,皆須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生活美學。
琴道舘特以茶席形式,帶領學生認識、體驗中華茶道文化,在琴音中學習中華茶道文化之美
活動設計以一小時介紹茶文化的歷史,認識茶葉種類、茶器及如何泡好茶。
二、古琴文化
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浩瀚、內含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自古以來,琴就被尊為眾器之首,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經重視音樂的研究,《尚書.舜典》:「帝命夔為樂官,夔始制樂。」這是記載中的第一位樂官就此誕生了。《尚書.益稷》記載著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說明早在夏時已以琴為歌詠之用。
因此「琴」是中華歷史中最優久,藝術水平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審美情趣和傳統藝術特徵的樂器,也是一種極具藝術欣賞價值的工藝品。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它所代表的不僅是文人必修的樂器,也是人格與情操的象徵。
『琴、棋、書、畫』以琴為首,從魏晉始,彈琴便是名士風流的具體體現,隋唐以後,琴更是文人心目中雅音的代表,文人常藉琴曲、琴音、琴韻、琴意、琴趣的內蘊反映其思想感情、志向和意境,品德節操、和審美趣味,但卻隨著近代西洋樂器在學院中被推為主流,而使得傳統古琴淪為非主流樂器。
自2003年古琴被聯合國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才又逐漸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視;大多數國人對古琴相當陌生,為了廣為宣傳古琴相關知識,中華古琴學會理事長袁中平先生於臺北琴道舘推廣展示、教育、舉辦古琴雅集、交流以傳承古琴文化之精髓。
袁中平先生將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帶領學生認識古琴的歷史背景、古琴構造、琴譜簡介及琴曲欣賞,體驗、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代表的古琴之美。
三、香道
中國人用香,從歷史的紀載來看,有從薰香到焚香,再從焚香到坐香,並演變到香席的歷史過程。明代可以說是中國香學發展的成熟期,當時的名士、僧、道們,無不競相修築靜室以坐香來習靜。漸漸到了明代中期至清初盛世,香席形式已大致成形,香事道具也發展出「爐、瓶、盒」定制。其中爐用來出香,盒用來擺放備用的沉香木或香粉,瓶則用來插放香工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