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現場見習之旅─古蹟亮點:中山堂二級古蹟參訪活動

活動起訖時間:2015/6/6~2015/6/6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廖健宏報導】
「身為城中人,不可不知城中事」─東吳大學城中校區位於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台北市中正區,校園周邊的古蹟星羅棋布;而在104年6月6日周六下午,
由美育中心所舉辦的藝術現場見習之旅系列活動,來到了距離我們城中校區僅幾步之遙的國家二級古蹟─中山堂,讓參加者在了解歷史之餘,也能夠欣賞古蹟之美。

中山堂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延平南路上,於西元1928年日治時期所建,為日本知名建築家井手薰所設計的作品,舊稱「台北公會堂」。台灣光復後,正式更名為「中山堂」。西元1992年1月,內政部政府將其認定為國家第二級古蹟。
中山堂其建築材質乃是採用鋼筋混凝土所造,4層式的鋼骨建築甚是牢固,且具耐震、耐火、耐風之功能。其建築風格乃是採用古典裝飾與現代設計的綜合體,尤其是那可容納千人的空間裡,於日據時期是極具重要性的活動中心。

在1945年台北大空襲中,許多台北城的建築物因盟軍的攻擊而損毀;然而中山堂因其外牆磁磚採用較為接近泥土色彩的淺棕色,盟軍轟炸機於高空中不易查覺,因而於空襲中幸免於難。中山堂可說是保存最完整的日據時期古蹟之一。

在中山堂的中央樓梯牆上,收藏著臺灣第一位雕塑家黃土水的「水牛群像」的浮雕原作。「水牛群像」於2009年由文建會公告登錄為國寶,也是目前國寶名錄中唯一年代屬於二十世紀的作品。

黃土水係艋舺人,東京美術學校科班出身,1920年以「山童吹笛」入選日本第二屆帝展,為臺灣首位得獎人,「水牛群像」為其生平最後遺作,更突顯珍貴地位。本浮雕長555公分,高250公分,屬罕見大尺寸創作。作品以熱帶植栽香蕉樹、臺灣水牛、戴斗笠裸身牧童,形成南國風情。開風氣之先為臺灣公共建築之藝術裝飾作品。黃氏逝世後,其夫人黃氏廖秋桂女士將之移贈中山堂,嵌置於中山堂光復廳前壁,永久留存,供民眾欣賞,堪稱鎮堂之寶。

迄今,中山堂已逐漸褪去過往政治階層的嚴肅面,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管理與經營下,將其規劃成為演藝及休閒運動的活動空間,並開放給一般民眾入內參觀,成為台北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歡迎本校師生於閒暇時攜家帶眷或呼朋引伴相約到此參訪,體認歷史的光輝也欣賞了古蹟之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