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不一樣的可能—團康設計與帶領

活動起訖時間:2015/5/5~2015/5/5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陳治廷、蘇柏銓報導】
身為大學生,必修的三學分不外乎為「學業、愛情、社團」,然而現今參與社團的風氣下滑、人數萎縮,但未來在職場上團隊合作的比重卻日益增加,在這樣的環境發展中,有人異軍突起,利用參加社團時所學的知識,成功在業界闖出一片天,他是中華康輔教育推廣協會的理事長—何在群老師,群育中心於104年5月5日特別邀請到其分享體驗團康的魅力及帶領技巧。

活動一開始何老師利用簡單的排椅子任務,讓全場同學一起完成,但在下達指令前,他試問場上同學這項任務預計會花上多久時間?是三分鐘?還是兩分鐘?然而實際執行後卻只有短短的三十秒,他希望藉由這個小實驗告訴所有社團人:團康沒有那麼難,我們都能看見不一樣的可能。

接著,介紹團康活動與團體遊戲二者的不同。前者是重在主持人的經驗與技巧,透過主持人的個人特色與魅力掌握全場的氣氛並炒熱至最高點,後者則是重在遊戲本身的規則設定,主持人則成為裁判者的身分在旁催化整個活動的進行,然而不論是團康活動還是團體遊戲,只要是活動帶領,何老師認為都可以在過程中培養一個人自信與優秀的口條。因此,他不斷強調大學時社團的參與是有助於將來的職場生活。

如果說大學是社會的縮影,那麼社團就是工作團隊的縮影;能夠快速、準確地讓陌生的彼此快速融入,進而促進人際溝通,是講求「人性體驗」的現今業界最迫切需要的一種技能,總會有些聲音說課業的繁重怎麼能夠參加社團,但只專精讀書的孩子,真的能夠在這波瞬息萬變的浪潮中存活下來嗎?如同今天的講者何老師所說「單純用想根本做不成事,用做的才會讓你意想不到自己的潛能」,所以「Just do it」,你將看進不一樣的自己。

【文/中文二陳治廷、蘇柏銓 圖/群育中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