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校長帶隊赴日簽訂雙聯學士學位 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 會見校友三合一 成果豐碩

活動起訖時間:2015/4/10~2015/4/10

【人文社會學院訊】
104年4月10日,潘維大校長率領人文社會學院謝政諭院長等一行人,赴日本愛知大學簽訂跨國雙聯學士學位合作協議,並參與11至12日舉行的「何謂戰後?¬¬――亞洲的1945及其之後」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校與日本愛知大學締結姊妹校已超過10年,兩校長期進行良好的國際學術與合作交流,從兩校進行交換生交流、教授互訪、共同合辦學術研討會、以及師生組團赴對方國家進行現地社會調查,至今年春天更進一步推動跨國雙聯學士學位合作計畫,此合作協議簽訂之後,中文、政治、社會三系的大學部學生可赴愛知大學就讀,畢業時可獲得東吳大學、愛知大學兩個學士學位。雙聯學位對兩校院的交流再往前跨一大步。

11日登場的研討會是以謝政諭院長教育部研究計畫擴大而成,由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愛知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文學系共同舉辦。潘校長於開幕式致詞時指出: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70周年,在這70年之中,國際政治勢力幾度重整,數位化潮流幾度翻新,人類始終追求著美好的、和平的生活,然而大大小小的戰爭卻依舊不斷。法國作家佛朗索瓦•費奈隆(Francois Fenelon)曾說:“all wars are civil wars, because all men are brothers.”(所有的戰爭都是內戰,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同胞)地球村已經形成,此刻正是人類必須反省深思的時刻。愛知大學佐藤元彥校長、我國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蔡明耀處長亦都蒞臨開幕式致賀詞。

此次會議聚集了台灣、中國大陸、日本、美國、越南等近三十位的菁英學者發表論文,並榮幸邀請國史館呂芳上館長發表主題演說「二戰後台灣社會的搏成――Y字型共創論的一個解說」。兩天的研討會依發表主題共分成五個場次,內容豐富多元,包括1.戰後的意味、2.戰後的言說、3.戰後的文學、4.國家與民族、以及5.戰後的殖民時代等。其中本校中文系鍾正道主任發表〈喜悅的浪潮――論張愛玲《小團圓》中的戰爭〉、日文系林雪星老師發表〈有關廣島與長崎的核爆言說〉、社會系何撒娜老師發表〈戰後東亞文化國族主義的發展:以米食作為文本的比較研究〉,三位老師各自從專業的角度形塑戰後世界,觀點精闢,獲得與會學者讚賞;會議總結,由謝政諭院長發表〈「二戰物語」的反思〉,引發精彩的綜合討論,重新審視了二次大戰的意義,以及「戰後」人類生存的處境。

在緊湊的會議行程中,潘校長分別與在名古屋地區中京大學任教三十餘年的經濟系校友吳世煌教授及任教於愛知大學法學部的法律系校友李秀密教授會面,雙方相談甚歡。吳學長為日本消費經濟學的權威學者,吳學長年近八旬行動不甚方便,但仍熱忱撥空前來與潘校長會面表達歡迎之意,令人感動。李秀密學姐亦談及願協助我校與關西多所大學進行交流。我東吳校友學術有成、揚名海外,校友在各行各業中傑出的表現,開花結果,處處榮耀了我東吳115年校史!

【文圖/人文社會學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