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沙龍──流行音樂與人生

活動起訖時間:2015/5/15~2015/5/15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竺晶瑩、劉韋廷報導】
隨著夕陽灑進城中校區游藝廣場,一場哲學沙龍正悄悄進行著!由本校哲學系推出的「哲學沙龍」系列活動,104年5月15日邀請到知名的廣播節目主持人馬世芳一起探討流行音樂與人生的關係。

搖滾中的流行文化
一開場,在主持人哲學系馬愷之教授介紹後,主講人馬世芳先生說談流行音樂實在是太廣了,因此他將這次的講座定義為知名歌手張懸的一句話「搖滾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搖滾,混合著青春期的荷爾蒙,幾乎成為了叛逆的代名詞。然而,就是在這種激烈的音樂形態中,我們看到了同樣起伏的人生。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樂評人馬世芳,以敏銳的直覺和廣博的學識,侃侃而談搖滾與人生的微妙關係。

他以1964年Bob Dylan橫空出世的作品《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引入,藉以隱喻一個年輕人指點江山的無畏。五十年以後,當Bob Dylan再次在巡演上唱這首曲子,口吻褪去了狂放輕佻,儼然多了滄桑穩重,卻依然擊中時代的癥結。所以,儘管世界一直在變,而經典卻總能以不變應萬變。這個具有哲學意味的道理,在一以貫之的搖滾精神中屢見不鮮。

他說,當時的搖滾音樂就像是評論員用紙筆反映了當時的環境,既是造反也是一種渴望更好的進步。

每個世代都有革命熱血
馬世芳表示,他早已過了聽到「革命」便會熱血沸騰的年紀。演講中,他帶著平靜的語調講述著瘋狂的時代,這種平靜也許就代表熱鬧背後的釋然。作為一位樂評人,他用不同的名詞區分著各種搖滾的屬性,曼妙的形容詞來描繪那些青春的日子。而他又像一個社會學者,對如今的環境有銳利的解讀,像是去年三月的太陽花學運,他說他看到了年輕一代結合科技的新穎想法。但有時面對問題很多人就都會遲疑,像是「如果砍掉雙手,給你一對翅膀」就值得大家思考。

在講座的尾聲,馬世芳先生與台下的聽眾一同討論交流。多位同學及哲學系系主任米建國教授都提出了自己對於流行音樂或是年輕一代的想法;而馬世芳先生說時代在改變,才華與教養是吸取前人智慧豐足自己的方法,音樂傳達的不只是對情感上的渴望更傳達了對一個世代改變進步的寄託,他鼓勵年輕一代多欣賞聆聽鄰近他國的音樂,也相信年輕一代能夠創造屬於自己對於世代獨一無二的吶喊。
【文/中二竺晶瑩、財精一劉韋廷 圖/財精一劉韋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