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自主學習講座-【如何透過自主學習,去解決生活難題或社會問題?】活動報導

活動起訖時間:2022/9/30~2022/9/30

學生學習資源組邀請本校心理學系101級畢業校友林繼煒,以「如何透過自主學習,去解決生活難題或社會問題?」為題進行分享,當天的講座過程中,繼煒校友善用Slido、Padlet和kahoot軟體設計多互動性的環節,讓參與學生腦力激盪,去探討以下教育議題的想法。

1.自主學習的定義是什麼:「想到自主學習,你想到什麼?」
每個學生的答案都不盡相同,有的學生認為是自己規劃時間學習,也有學生認為是非傳統由教師傳遞知識的學習,更有學生認為自主學習是針對一個待解決的問題,自發性地去蒐集資料、設計方法和實際參與解決行動。

聽完大家的回饋意見後,繼煒校友綜合大家的意見,提出了他的見解:「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主動分析學習需要,去計劃學習目標的安排,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和資源,最終評估他們的學習方法,透過教師或同儕回饋去反思學習的過程,進而養成為自己負責任的學習態度。接續,他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翹課是不是自主學習?」並沒有正確答案,提供在場的學員進行反思。


2.社會問題與教育不平等探討:「想到社會問題,你想到什麼?」
此處繼煒校友透過問題設計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過往家庭成長背景,和求學階段所得到的學習資源,去探討「教育與社會」和「教育與階級」層面的問題,亦結合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說明學生在10年來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比例維持在15%,並說明到教育不平等,其實是社會「不平等」問題的縮影。

3.TFT為臺灣而教是什麼?
繼煒校友引用「沒有問題學生,只有被問題環繞的學生。」這句話為切入點,說明TFT的對於教育的使命,包含培育卓越、有使命感的教師,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讓每一位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有公平的發展機會而努力,並帶來系統性結構的改變。

4.偏鄉教育現場的教育環境
此處繼煒校友從教育不平等的內容進行延伸講述,探討偏鄉教育現場問題的源頭,涵蓋了學習自我效能感不足、學校教育資源及師資的不足、人口外移、社福資源不足…等問題做講述分析。

本次活動共計19名學生參與,該主題吸引了一些自主學習社群學生、教學助理及師培生參與。問卷量化回饋方面,參與者對於講座學習目標的明確性、內容質量、難易度,以及實用性等方面的同意度達93%,認為講座有實質幫助和達到講師所設定的學習目標亦達93%。在質化回饋方面,同學提出「對於自己的自學小組未來的實踐方法,有一些更具體的想法」、「反思自己在受教育過程擁有的優勢與劣勢」、「自主學習最重要的,出乎意料的是自己與他人的互動」等正面回饋。

文/圖 學生學習資源組 蔡博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