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體學語言 和世界做朋友

活動起訖時間:2016/3/14~2016/3/14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黃樂賢報導】

「已經學超過十年的英文,但還是聽不懂,說不好,問題究竟在哪裡?」

通曉25種語言,精通7國語言的「多語神人」謝智翔,於3月14日在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以自身經歷分享語言學習的「撇步」以及正確心態。

謝智翔指出,多數人學習外語的方式依然遵循「苦背單字、強記文法」模式,運用大腦邏輯來「思考」語言,如同運算數學公式一樣,在長時間過後容易遺忘。有效學習語言的方法則應像騎單車,用身體去感受語言,一旦學會後,再也不會忘記,這和每個人學習母語的模式如出一轍,只不過多數人對於在幼童時期學習母語的模式不甚了解。「學習語言不應該是背公式,而是抓住對語言的直覺,就像小朋友學習語言一樣。」

謝智翔以自身來試驗「母語學習法」,他與研究所同學前往厄瓜多雨林部落,學習部落的克丘亞語(Quichua)。「沒有教材,怎麼辦?沒有老師,第一批來此地的傳教士,卻為何能夠和族人溝通呢?」,在兩個月的研究期中,抱持著小朋友學習語言的心態—聽不懂也繼續聽,不知說什麼就亂說—每天與族人相處至少八小時。從第一天比手劃腳;一個禮拜後聽懂基本單字;一個月後可以進行簡單對話;兩個月後上教堂讀克丘亞語聖經。同行的研究生則每天參加3小時的克丘亞語課程,依傳統語言學習方法:上課、練習、背單字、考試,但卻在研究期結束兩個月後,將克丘亞語忘得一乾二淨,而謝智翔卻在長時間過後,依然能以克丘亞語溝通。

「當地人其實就是最好的老師,那就是最好的環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好把握。」他也強調除了良好環境,學習心態其實更為重要。尷尬、害羞、恐懼的心理障礙才是語言學習的絆腳石,使得多數人關起房門,萌生了本末倒置的態度:「應該先把語言學好,再來和外國人溝通,以免讓人笑話。」謝智翔認為一旦能夠克服心理障礙,並且擁有溝通的慾望,以及無私分享的心情,再加上持之以恆,便能和語言結下良緣,隨之而來便是語言能力的增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