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計畫內容


本校第二期高教深耕計畫,與112-114學年度校發計畫共同以「建構培育跨域、跨界多元人才之永續大學」為總體目標,含括「教學創新、社會責任、產學連結、高教公共性、校務研究」五大面向,並以永續發展目標為指引,整合校務發展計畫各項主軸,共同持續實踐本校「社會責任、經濟發展、全球夥伴、生態環境」四大永續目標。更落實利害關係人議合、鑑別重大性議題,以利學校推動各項計畫、永續發展。


高教深耕計畫自107年推動至今係促進各大學定位優勢,提升教學品質與發展學校特色,進一步培育符應社會趨勢及產業需求之人才。112年起更因應國內外發展趨勢,總整未來人才所需關鍵能力以「自主學習、資訊科技與人文關懷、跨領域、問題解決、國際移動、社會參與」為其重點。據此,本校第二期將推動「智慧創新x STEAM跨域數位人才培育」、「突破單一學科限制,推動跨域彈性學制」、「完善主冊國際化方案與國際專章連結之行政支持系統」、「打造全方位韌性智能校園」四大策略,與發展五大面向計畫內容。


策略一:智慧創新x STEAM跨域數位人才培育


因應AI應用普及(generaltechnology)、資料科學及STEA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rt、Mathematics)教育趨勢。學生的關鍵能力不再是單一知識,而是整合科技資源的能力,為此本校提出「跨科際智慧應用」學分學程暨微學程、「XR學習」、「自主提案數位學習」、「STEAM領域人才培育」、「數位內容跨域整合創新人才培育」等特色計畫,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非STEM領域學生也能在畢業前取得數位科技相關學習證明、實務經驗,豐富個人學習歷程、強化個人就業競爭力。


策略二:突破單一學科限制,推動跨域彈性學制


為培育具跨領域學習能力之外籍華語人才,期藉此拓展本校外籍學位生資源,創造本國學生在地留學環境,並提升校園國際化成效,帶動全校學術競爭力。於外語學院設置「跨領域國際學士班」(GPIS)之院設班別,111學年度開辦。以非華語母語外籍生為對象,藉由創造本地生與境外生共同學習、跨境交流之求學環境,實現本校國際化轉型之發展願景。國際班也擴大服務本校交換學生與修讀他系之外國學位生,開放不同等級華語能力之訓練課程。整體課程規劃「以華語學習為基礎,以跨領域學習為特色」,首創2+2制度(視學生狀況彈性調整為1+3),前兩年透過外國學生專班先進行華語第一專業領域課程學習,以共通必修課程、華語必修課程為主,減緩留學初期不安與不適應,奠定學術華語之基礎;後兩年跨領域學習,在扎實的華語基礎上,再透過本校「第二專長」及EMI課程,進行跨領域選修課群,培養學生整合資訊與知識、表達溝通之跨域學習能力。


策略三:完善主冊國際化方案與國際專章連結之行政支持系統


112年起本校高教深耕計畫除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創新、課程改革、產學連結之外,國際化亦為第二期推動重點。為此,本校透過主冊「以教與學相關計畫方案」與國際專章「行政支持配套措施」相輔相成,推動「境外生入學與就業支援」、「境外生在學學習資源」、「國際化行政人力及資源」、「教師雙語教學支持」、「教研人員聘任與支持」、「學生國際交流資源與補助措施」等策略方案,達國際課程與教學發展、國際交流、校園國際化之總體目標。並為展現本校國際推動之支持,在國際化行政人力及資源的部分,除由國際處為統一行政支持窗口,各單位均為營造全校國際化環境的重要一環,在新期程計畫以自身業務為出發點思考與規劃可提供的國際行政支持與資源。


策略四:建構全方位韌性智能校園


該策略兩大核心目標為「建構韌性校園」指發展安全、對環境友善、面對災害與疫情具備應變能力與風險管理能力之永續大學;及「培育韌性學生」指學生可因應變化莫測未來,不畏懼挑戰,遇到挫折,相信自己潛能,適應社會轉變的能力。112-113年著重盤點與優化校內韌性校園能力(校園安全措施、實驗室安全與資訊安全認證與推廣、數位學習機制、急難助學資源、社會參與課程與計畫),再透過產學連結培育資安人才、XR校園應用種子,及推廣永續校園實踐計畫(綠金、零碳運動方案),整合與擴大校內外韌性校園能量。並以本校在AI研究、資安卓越中心、數位化教學之豐碩成果為基礎,114-116年起重心將在進行永續教案教材開發並融入課程教學,再藉XR計畫,拓展 AR/ VR / MR 之校園應用,使教職員生乃至社區均可藉本校韌性校園措施與活動推廣、指標與評估機制設立,共同提升永續知能、資訊技能、社會參與及安全認知,達韌性人才培育,實踐永續大學目標。

Back to Top